经济案例

2024-05-18 18:57

1. 经济案例

1.有效。(1分)因双方立有抵押字据,根据担保法规定以音响设备作抵押无须登记。(1分)  
  答案依据及解析:担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根据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下列财物应办理抵押物登记: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的设备和其它动产。 






 
  2.有效。因双方立有质押字据,并且质物已经转移占有。
  答案依据及解析:担保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3.承揽合同关系。
  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  
  4.蒋优先行使其留置权。根据担保法原理,留置权优先。
  答案依据及解析: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而抵押权和质权是约定担保物权,根据物权法原理,法定担保物权的效力优先于约定担保物权。  
  5.不可以。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  
  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6.不应支持。合同的履行地应为县良种站。
  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地;其它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7.不能成立。根据民法原理,金钱债务不可能履行不能。

经济案例

2. 经济学 案例分析

1。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任何社会的职业道德总要受到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般社会道德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之间在一定意义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资产阶级直接操纵和参与的那些职业的道德,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最直接、最严重,它们是资产阶级一般道德原则的体现和具体补充。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则受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同时又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和补充。
2。2010-08-01 03:41:17 [已注销] 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选择医生,没有学历的应该不会要吧?学历只代表对这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超过普通人,它其实很难反应一个人的能力的。如果有成绩单的话,那么可以说,成绩高的学生在这门知识上的学习、应用能力要相对要高(惯性思维就是,他的学习能力强,并且专业知识扎实)。所以学历和职称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3。      逆向选择本意上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要是指受众(如消费者、顾客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选择。在劳动力市场领域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即资方)来说有企业逆向选择,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利用其在劳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逃避责任、回避管制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与政府意志、劳工利益相违背。 

  作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又一新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已于 2008年 1月 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从起草、颁布、实施再到实施之后的一系列过程,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其中最具争议最受关注的是《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或者“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用人单位就应与之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知名企业在该法生效前夕采取了大规模裁员、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等行为,本质上就属于与大众意志,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制定者所代表的官方意志相违背的逆向选择行为。 

  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下企业逆向选择的行为表现 

  1.裁员 
  在 2007年,《劳动合同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一连串的大型企业突击裁员事件被媒体曝光:深圳华为耗资 10亿元打扫门户;韩国 LG电子 7月裁掉 11%的中国员工;8月,中央电视台解聘了 1800名编外人员,占全台总人数20%;10月,沃尔玛在上海的全球采购中心裁员 110人。 
  福布斯杂志在《大裁员?在繁荣的中国?》指出,这轮裁员指向相同的人群,即临时工和长工龄的员工,而他们正是新法想要保护的人群。 

  2.提高新就业的门槛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在新雇用员工时越来越谨慎,除了员工学历、素质、工作经验、忠诚度等常规的就业门槛被企业变本加厉地运用外,单就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又设置了重重障碍,或签订短期合同 1~2年,或签订 7~8年,使员工择业产生顾虑。 

  3.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包括总裁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八年的华为员工,在 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即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再与公司签订 1~3年的劳动合同;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重新排序。调整涉及 1万多人。业内人士不难看出,华为此举意在规避《劳动合同法》中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规定。华为以超强的经济实力对这次调整所涉及的员工进行了方案为“N+1”模式的补偿,经济补偿税前总额=(N+1)×员工月补偿工资标准,但月补偿工资标准不仅仅是员工的月标准工资,还包括员工上年度奖金月均摊值。N为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的工作年限,此外还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华为员工大都对方案表示理解,同时薪金的确有所增加。但是华为此举在社会上仍引起很大震动。 
  二、企业逆向选择带来的经济影响 

  1.导致更多失业,恶化就业环境 
  从企业逆向选择的行为表现来看,裁员直接导致了大量员工失业;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则增加了企业的补偿性劳动成本。补偿性劳动成本的大量支出,会对现在已就业的人员给予了更多的财富分配,但却为后来者的进入人为地制造了障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扩大,也许保护了一些已经有业就的劳动者,但大大提高了新就业的门槛,反而会严重伤害到那些尚未就业和流动就业的劳动者,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尤其是使失业者的再就业增加了难度。从长期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因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就业门槛,而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如意,使得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2.扭曲竞争机制,破坏劳动力市场 
  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置法律于不顾,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交易成本。违法企业成本降低,对守法企业来说就是不公平的,而且守法企业的竞争性会因此而减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只有在公平正义的竞争机制下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但是,随着违法企业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因此而被破坏,竞争的不公平性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这样必然会影响企业长期的就业政策与用工政策,从长远看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中国尚处于人口红利的增长阶段,劳动力仍处于增长与上升的阶段,必然会产生不利于就业与员工保护的生存环境,破坏劳动力市场原本相对稳定的状态。 

  3.抑制企业创新机制,不利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企业逆向选择会扭曲竞争机制。在不良竞争环境下,众多企业把重点只放在了如何降低用工成本上,而忽视了合法合理地通过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这样歪曲的心理机制驱使下,支持企业创新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够,企业创新则没了根本,创新能力因此而降低。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健康合理的创新机制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才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倘若企业创新能力受损,对经济形势的要求会有很多不适应,不但融不进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还会被经济全球化的洪流所淹没。 

  4.阻碍和谐劳工关系的构建 
  裁员、提高就业门槛、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等,对劳工关系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企业以这些措施来降低自己的劳动成本与用工成本,这对劳动者却是极不公正的对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受损。这样就打破了劳工关系的平衡,对劳工关系的保护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三、解决企业逆向选择问题的对策建议 

  政府总是希望公众按照其政策意图的指向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众的理解和反应常常会偏离政策意图,甚至选择与之截然相反的行为。出现这种“逆向选择”的情况,是任何政策设计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如何限制、避免企业逆向选择行为,就成为当前和今后政策制定者加以重视和考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1.完善法律博弈机制,健全法律法规 
  博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利害关系的主体,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时,一方的决策受他方制约同时又对他方产生制约,一方的支付受他方影响同时又对他方产生影响的活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企业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逆向选择行为日益加剧。法律保护效力的损耗、企业经济利益追逐的狂热、劳动力无限供给压力的加大,共同导致了“三方”博弈及合约选择行为中“均衡陷阱”的形成。今后,培育壮大劳工阶层、降低法律利用成本、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劳资博弈跳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三大策略选择。立法的价值应该包括立法的内在价值,即确立和保障公正,以及立法的外在价值,即确认和保护利益。《劳动合同法》应在“平等保护”与“向劳动者倾斜”之间重新作出选择,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博弈论证,制定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法律制度。 

  2.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企业逆向选择成本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执行度差,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企业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进行逆向选择造成劳资关系不稳定的现状,决定了有必要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监督执法力度。用强有力的法制执行力来体现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不能将法律仅仅停留在原则性表述的层面上。另外,对违法企业的监督应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途径实现,除政府要负起领导性的责任外,工会在监督劳动合同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另外员工个人对于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应有清醒的认识,当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予以维护。企业违反劳动合同法律的规定,采取不正当措施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图降低自己的劳动成本,在法律和道义上都应受到严惩。劳动执法部门在处理企业违法案件中,应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杀一儆百,让试图违法的企业面对更高额的违法成本重新做出选择,以起到维护劳资关系稳定的作用。 

  3.降低守法企业成本,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主体,不仅有经济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其社会属性就是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长期和谐发展都是必须的,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对守法企业给予极大的尊重,在法律上对守法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守法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对守法企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降低守法企业成本,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情和信心。 

  4.倡导诚信交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诚信交易起源于商业道德规范,后被法律确认和吸收,其除具有鲜明的伦理价值和秩序追求外,还有内在的经济价值和利益激励机制。在劳动关系领域,倡导企业与员工之间诚信交易,员工如实提供自己的劳动质量信息,企业按劳动者质量支付足值报酬。诚信交易在短期交易和长期交易中都应坚决贯彻执行,才能为企业与员工双方带来长期的均衡利益,维护劳资关系的稳定。在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中,应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管理机制与整合机制、矛盾疏导机制与预警机制,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以利于完善法律制度,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企业应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贯彻“为己利他”原则,从根本上建立起长期稳定、和谐双赢的劳资关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这个很难说,要看个人素质和环境对其影响,以及企业给员工带来的福利
是否满足了其心理需求。

3. 关于经济发的案例分析。。急

1、乙无法取得房屋的所有权,除非他能够证明甲和丙之间的房屋买卖行为是恶意的(这个很难举证)。对于乙的损失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进行赔偿,对于甲的违约造成乙有扩大损失的可以一并要求甲进行赔偿。
2、与第1题的原因一样,如果乙能够证明甲丙的买卖行为是恶意的,丙不能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如果是善意的,可以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依据是《合同法》第52条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物权法》第9条关于不动产登记对抗主义的规定即不动产必须履行登记手续。登记后即可取得所有权并对抗其他人。
3、戊和己对该房屋都享有抵押权,都是抵押权人,但是在实现抵押权时的受偿顺序并不相同。《物权法》199条规定抵押权已登记的优先于未登记的,所以戊的受偿顺序要优先于己。对于能否要求丁搬出该房屋,要看丙将该房屋出租在先还是抵押在先。如果出租在先,那么丁可以继续租住因为买卖不破租赁。如果抵押在先,那么戊和己有权要求丁搬出。

关于经济发的案例分析。。急

4. 经济案例分析怎么写

案例分析应该怎么写

5.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

一般情况下,案例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以刑法为例):
1、可以在开始就写明该案例分析的结果,如该案的被告人涉嫌盗窃罪;还有一种写法是通过全面分析后在最后写明结论,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写法。
2、依据案例涉及到的法律条款,结合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分析。如: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秘密窃取的手段,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上(主观上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体为一般犯罪主体;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分析该案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上述构成要件。如果是民事案例,则需要对照民法通则或者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规定具体分析。如果涉及民事侵权,也需要依据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分析。
3、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案例分析的结论。如果是在开始就点明案例分析结果,则此处就是进一步强调一下结论的正确性。
4、如果是刑事案例,还需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写明依照刑法规定应该处以的刑罚。如: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该案被告人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

6. 谁可以帮我找关于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奶牛厂虽小,经济学的问题却大》案例分析 
 
奶牛厂虽小,经济学的问题却大 
  甘肃省南部某乡镇企业与八十年代初,为适应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对牛奶需要量不断增加的趋势, 开办一个向城市居民提供高质奶粉为主要产品的奶牛厂,由于该厂地处畜牧区,当时该地区牧场较少, 奶粉市场供不应求,该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奶牛数量从开始的20头发展到50头。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 皮革业发展迅速,皮革原料紧缺,皮革原料价格高速上涨,各地的皮革工厂经济效益大幅上涨,该厂厂 长决定将原有奶牛全部宰杀,用原奶牛厂所获全部积累利润和50万元贷款,于两年内将原工厂改建为当 地较大规模的皮革加工厂。但进入九十年代后,轻工业日益疲软企业财务入不敷出,开工率从原来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资拖欠达一年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率不到60%。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 面貌,厂长决定以购价30%的价格(设备折旧率累计达40%)出售制革设备,重新兴办奶牛厂。 

(-)试选择以下题目之一,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 从供需均衡角度看,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2) 以边际分析方法,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有何值得借鉴之处?为什么? 
(3)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如果你是该厂厂长,如何从事上述决策? 


案例分析 

(一)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是正确的 
经济学中对"机会成本"是这样解释的,由于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称择机代价或替换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通俗地说,假若你不这样做,你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将潜力付诸实践的价值。如果你明知道你现在可以创造价值,但是你不这样做,你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一次机会。你也许不清楚不做某件事情的价值,但懂得价值创造的人会非常清楚。商业中,如果一位执行总裁本来有能力发展公司,但由于害怕风险,他不敢向银行贷款促进增长,他可能就使企业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 
对于奶牛厂来说,八十年代中期,放弃盈利的奶牛厂,转产皮革厂,虽然从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不失是一种选择,但是,他的第一个选择已经是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因为,虽然市场上皮革销售需求很旺,但是奶制品市场依然供求旺盛,当他放弃一种盈利状况而转入另一个对他陌生的行业,风险还是很大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轻工业日益疲软企业财务入不敷出,皮革厂的开工率从原来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资拖欠达一年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率不到60%。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 面貌,该厂长决定以购价30%的价格(设备折旧率累计达40%)出售制革设备,重新兴办奶牛厂。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他的做法还是正确的。如果该厂长不选择转产,他将面临着企业的倒闭,与其倒闭不如一搏,再说,他还有奶牛厂的管理经验。我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原因有四: 


一、进入九十年代,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都对牛奶市场的需求量大增。据统计,人均收入的增长与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将促进奶类消费的增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未来几年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长势头,而大量研究结果已证明人均收入与奶类消费支出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在2001年的基础上,国内奶类消费人均每增长10%,就意味着90多万吨的增量,这相当于2001年液态奶产量的一半左右。 


二、观念的改变,使奶制品市场不断扩大。曾经被认为高品质生活象征的"奢侈品"---牛奶变得普通而实在。我国目前正在创导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健康饮食新理念。牛奶富含营养,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作为简单、便捷的补钙方式,喝牛奶成为更多人的饮食习惯。抓住这一机会,重新开办奶牛厂还是有盈利的机会。从下面一些数据,我们能看到国内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变化。 
据统计,尽管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6.4%,但是我国已经从"贫奶"大国中"脱贫"出来。看各地的数据。北京市场牛奶消费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日均消费量已达到500吨。南京每人的年均牛奶消费量在30公斤左右,每年,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南京奶业集团收购的生奶就达到了7万多吨。尽管如此,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在全国只能算上中等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在经济并不发达的鞍山地区,市区居民家庭人均鲜牛奶消费量已达12.70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79.6%,人均支出53.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3%。 
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牛奶消费量增长迅速,可以看出牛奶的营养价值正在被广大消费者认识并接受。 


三、乳业是朝阳产业,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奶类市场增长潜力有多大?在过去的9年中,全国的牛奶消费量增加了66%,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为20公斤,从周边国家奶类消费成长规律看,要达到30公斤至40公斤才会进入相对稳定增长阶段,因此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 
1998年以来,中国乳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99年全国奶类总产量806.9万吨,仅为世界总产量的1.43%。奶类人均占有量的差距也十分悬殊。欧盟1997年的一份统计材料表明,在世界奶类人均占有量的排名中,中国被排在第148位。目前中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6.4公斤,不要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亚洲的平均水平相比,也仅为1比6.25。 
另外,据统计,乳业企业平均利润率在25%左右, 奶业成为农业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 


四、从生产管理经验来说,重新发展奶品产业还是有机会成本的。从地域上来将,目前我国的乳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乳业还处于稀缺状态,整个市场处于不饱和状态,投资兴办乳业大有可为。而且该厂处于畜牧基地,在资源供给上存在优势。 
该厂原来是从奶牛厂转产来的,对于奶牛厂的管理比较成熟,这样从成本学的角度来说,也要提高很多。 

(二) 
如果我是厂长: 
如果我是奶牛厂厂长,首先,在原来奶牛厂盈利的基础上,八十年代中期,就应该进行多元投资,利用奶牛厂的资源优势,再投资经营一家皮革厂,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也可以实现收益的互补。 
其次,在这次转产中,厂长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 因为企业已经亏损,并且拖欠工人工资一年多,在工厂亏损的状况下,依靠银行贷款就基本不现实,这时,企业进行转产,首先可以实现体制的转变,可以采取工人入股的办法,实现企业转制,这样也能筹集到重新开办牛奶厂的资本; 


2、 资源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应该地是畜牧业基地,当地奶牛资源比较丰富,在奶牛厂开办初期,因资金紧张,也可以采取部分奶牛租赁的方式。 


3、 奶牛厂发展起来后,可以实现奶制品的多元化经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4、 当奶牛厂有盈利后,资金积累,不妨可以多元化发展,进行其他行业的投资。

7. 经济案例分析,求大虾帮忙,在线等

第一题
(1)B可以要求甲偿还60万元,合伙企业法第53条:“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B可以要求乙偿还60万元,合伙企业法第84条:“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的,对其作为普通合伙人期间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3)B可以要求丙偿还60万元,合伙企业法第83条:“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的,对其作为有限合伙人期间有限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丁最多偿还20万元,合伙企业法第81条:“有限合伙人退伙后,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有限合伙企业债务,以其退伙时从有限合伙企业中取回的财产承担责任。”
(5)戊最多偿还30万元,合伙企业法第77条规定:“新入伙的有限合伙人对入伙前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6)B可以要求庚偿还60万元,合伙企业法第44条第2款:“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好累,第二题过两天在回答吧。

经济案例分析,求大虾帮忙,在线等

8. 案例分析:经济与法律

  不能恢复。首先,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开除。其次,因胁迫而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部分无效(视情形)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