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问题

2024-05-18 23:38

1. 香港回归问题

中国香港 *** 移交,中方常简称为中国香港回归,指中国香港 *** 于1997年7月1日由英国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历史一事。 英国对中国香港的管治源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战败后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中国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朝再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部份割让交由英国管治。189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中国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三个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该三条约决定了今日中国香港的范围。198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国 *** 开始举行谈判中国香港前途问题,最后在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成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中国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一切英国管治的土地行使 *** 。 虽然《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均将中国香港岛和界限街以南的九龙永久割让予英国,但这并没有使得这两片土地永久成为英国属地,而是连同新界一并交回中国。中国香港岛和九龙缺乏平地,食水、食物等物资都是由新界或中国大陆供应,不能自给自足;而中国香港也并没有因三条条约的分别而妨碍她的整体发展。因此,英国难以不把整个中国香港交还;而英国 *** 在确定中国香港 *** 将移交中国后,也只有极力争取维持在中国香港的利益。 大部份中国香港市民在中英两国开始详细谈判之前,鲜有考虑中国香港 *** 的前途问题。其实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 *** 在筹划地下铁路、新机场等大型基建项目时,因为投资回报期需要接近30年而跨越1997年,当时在向国际筹集资金时已受中国香港政治前途不明的影响。 1941年12月,中国香港卷入太平洋战争,最后被日军占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为中国香港带来了 *** 归属的问题。当时舆论普遍认为,中国香港是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象征,加上中华民国在战争过程中已跻身大国之列,亦希望消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所以应把中国香港 *** 交回蒋介石为首的国民 *** 。早于日本投降前数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曾认为英国 *** 应该放弃中国香港,并归还给中国发展为国际自由港。国民 *** 亦希望能收回中国香港 *** ,但因国共内战日渐激烈而无暇南顾。另一方面,英国则强烈希望战后保持所有远东殖民地,包括作为英国远东海军基地及商业中心的中国香港。在英国的强硬态度及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下,中国香港的归属问题并没有在战后的国际会议上提出过。因此,战后中国香港 *** 由英国继续接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英方就中国香港 *** 问题达成共识:北京暂时不会收回中国香港 *** ,也不干预制止中华民国军眷及逃民在中国香港的活动,用以换取英国承认新 *** 政权。1950年,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为苏联以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欧美国家。同时,英国 *** 在军事上也做出部署,包括使用核打击阻止中国武力收复中国香港的可能。[1]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2年3月曾就中国香港问题致函联合国反殖民小组主席。中国常驻代表黄华表示,中国香港及澳门分别属于被英国及葡萄牙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中国香港及澳门问题是中国 *** 内的事务,而不属于一般的殖民地问题。他同时表示,中国在适当时候将使用和平手段解决中国香港及澳门问题,在此之前中国香港及澳门应保持现状。1972年11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案,认可了中国对中国香港的立场和要求[2]。 港督麦理浩的官方访问提醒了中英双方要为中国香港前途作进一步的讨论及外交接触,也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2年的首次中国访问铺路。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9月24日在北京与 *** 展开对中国香港前途问题的讨论。她坚持按照《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英国享有中国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 *** ,但 *** 明确表明 *** 问题没有妥协的空间,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在步出人民大会堂时在门外的梯级上摔了一跤,这件事被传媒广泛报导,成为一时热话。随后,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香港,成为首位在任内访港的英国首相。在记者会上,撒切尔夫人重申三条条约的合法性,并指出所有国家都需要尊重国际条约,否则任何谈判皆无法进行。

香港回归问题

2. 香港回归后经历了哪些困境?

香港回归以来,各方面的状况令人乐观。
香港回归七年以来,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均度过了难关,香港“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香港经济在波动中发展,目前已出现强劲复苏势头。中央政府对香港支持不遗余力,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与政改循序渐进的重要保证。香港内部政改争议虽然日益激烈,但这是民主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
 
香港回归七年来,中央政府依据《基本法》处理香港事务,除了积极支持与配合香港政府及维护香港的自身利益外,未直接干预香港事务,保证了香港在“一国”下的“两制”的有效落实。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中,始终贯彻“一国两制”与“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维护了香港自由港地位与社会的相对稳定。
 
香港回归后,民众的抗议游行活动,甚至大规模的抗议游行,不论其动机如何,基本上均能依法行事,未引起严重的社会冲突,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并没有干预,这是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体现,避免了在民主政治改革过程中出现社会动乱。香港依然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左中右各种声音都有,种种批评特区政府的言论没有受到限制。
 
特别是香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得到维护与发展。到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也是香港第10次获得此一殊荣。香港自由经济体制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维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与商务服务中心地位。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效率,使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世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集中香港;香港股市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股市。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继续维持世界第一宝座,香港新机场自1998年营运以来的航空货运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这一切充分显示,香港回归后依然具有活力与发展潜力。
 
香港经济在困难与调整中发展
 
香港回归七年来,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以及政治纷争等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冲击,香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起伏。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香港经济出现50多年来少见的负增长。随后,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及内地经济发展带动下,香港经济在2000年实现10.5%的高增长。然而,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再次逆转,东亚地区经济出现普遍衰退,香港经济也再次陷入低潮,2001年出现零增长。此后,香港经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增长2.2%;2003年增长3.2%。1997-2003年,香港经济平均增长为3.1%。今年以来,香港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第一季度增长率达到6.8%,预计全年增长超过6%。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制造业持续下跌,近十年平均每年净产值实质下降9%以上。特别是高科技发展进展不大,没有出现新的亮点行业,经济结构转型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到2002年已达到700亿港元,去年则降至不到500亿港元,已经影响到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区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财政赤字,并在前不久发行政府债券,以改善财政情况。三是失业问题在回归后变得较为严峻。1998年以来,香港的失业率接连突破4%、6%、7%,2003年接近8%(7.9%)。不过,随着特区政府的不断努力与总体经济情况的逐步改善,今年以来失业情况有所改善,2004年5-7月失业率降至7%,创26个月以来的新低,预计全年有望跌破7%。但香港经济处于转型期,结构性失业不易改变,失业问题仍将是香港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与社会问题。四是通货紧缩问题。1999年以来,香港已连续五年物价指数呈现负增长,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衰退平均幅度近3%。今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开始景气及国际油价格的上涨,香港通货紧缩情况有所改善,但今年1-5月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跌幅较上年同期仍下降1.6%。另外,目前香港经济强劲复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发展尚待观察。
 
制度建设与政改纷争问题更加突出
 
香港回归后,尽管特区政府依“基本法”行事,逐步推行政改,但因涉及面广,议题敏感,使得制度建设与政改纷争不断,已严重影响到香港的社会稳定。
 
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提高执政效率,对香港官僚体制进行了适度改革,实施了“主要官员问责制”,即港府的施政成效责任由问责高官完全负责与承受。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尽管也有争议,但推动较为顺利,特区政府基本能够落实。
 
在落实《基本法》关于制订“国家安全条例”即“23条立法”问题上,中产阶级疑虑较多,社会争议较大,加上民主派将问题扩大化,引发了群众大规模抗议游行,最后特区政府在考虑维持香港社会安定的考虑下,不得不暂时延缓该条例的制订,可以说这是香港制度建设的一大挫折。
 
在香港行政长官与立法会选举问题上,香港内部争议更大。民主派不顾香港社会现实,急于提前进行全面直选,已涉及到对《基本法》相关条文的理解与解释问题,最后不得不通过人大常委会“释法”来解决争议。可以说,全国人大的“释法”,对香港的改制指明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大方向,避免急进的改革与不成熟的普选对香港带来的负面影响。香港民众与各政治团体应该珍惜这一机会,在协商中解决政改争议,在完善制度建设中推进民主发展。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开始了与民主派的接触与沟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有助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逐步推进香港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民主发展。但应充分体认到香港复杂的政改矛盾不是一下子所能解决的,未来可能还会在某些问题上争议得更激烈,但只要遵循《基本法》、本着为香港的利益着想,终能找到一条解决之道。
 
在对待香港政制建设与民主发展问题上,关键是要培养熟悉民主运作的政治人才,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逐步推进。无论如何改革,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香港与内地合作不断深入
 
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使香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维护了香港的社会相对稳定与经济发展。在香港回归六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回应特区政府的提议,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极大地稳定了香港企业界对香港经济的信心,而且也起到了促进香港经济迅速回升的作用。CEPA签署后,香港经济开始明显复苏,并在今年出现强劲增长;股市从此前的8000多点上涨到目前的12000多点;通货紧缩有所改善,失业率开始回落。
 
CEPA本身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到今年5月底,共有354家港澳公司向内地部门提出享受CEPA待遇申请,其中298家获得批准。港澳原产地货物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的价值达3.3亿港元。CEPA还促进了港台经贸往来,2003年台湾对香港投资增长283%。特别是台湾银行加快进入香港,目前在港分行达13家,办事处6个,并开始以并购香港银行方式,希望通过CEPA机制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在两岸三地的中介地位进一步增强。
 
在香港回归七周年前夕,中央政府批准广东省政府提出的建议,建立“9+2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目前已建立了正式的合作框架,确立了八大合作领域,这对加强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对维持香港在亚太地区经济枢纽地位与国际商贸服务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改善香港经济,中央政府还采取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政策。一是扩大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特别是推动“香港自由行”,赴港旅游的内地居民持续增加,大大刺激了香港的消费与旅游市场,成为带动香港经济回升的重要支持力量。二是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中央政府批准内地信用卡于今年初可在香港使用,及时性批准香港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存款、兑换与汇款等业务,为香港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业务。目前,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香港银行达39家,人民币存款额达60亿元(到4月底)。三是为了支持香港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及改善财政赤字状况,中央政府明确表示可动用外汇储备购买香港的债券,是对香港经济的又一有力支持。
 
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在香港企业加大内地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同时,内地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筹资,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目前,内地在港公司达2000多家,资产总额达到2200亿美元。这些内地企业与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繁荣的另一支撑力量。

3. 香港回归前的历史问题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七月一日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回归前的历史问题

4.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5. 香港回归

香港的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构想。同时,随着1997年的日益临近,英国方面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给中国,开设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保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已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了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香港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等困难,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荣与快速发展,继续发挥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并竞选连任第二届行政长官,2005年3月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香港回归

6. 香港回归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7.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但清政府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北京政府时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问题。但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来有两次机会收回香港和九龙租借地。可是,蒋介石政府执行错误政策,又两次坐失收复良机。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大陆对香港的政策是“一国两制”。
  简单点就是:
  香港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政府强迫满清政府共分三次租借香港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一百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政府以香港和大陆是不同社会制度,大陆收回香港会使香港失去繁荣为理由,要求继续管治香港。
  邓小平坚持收回香港主权 ,并提出一国两制的政治方针,中英双方经过艰难的二十二轮谈判,期间,更获得香港各界人士,包括反共人士的支持,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香港才得以顺利回归,从英国强占香港到1997年的回归,刚好是一百年

香港回归

8. 香港回归

      之前,香港离开了他的母亲一中国。
  
       以前,在殖民主义者罪恶的战争中,中国也被卷入到其中,香港就被殖民主义者占领。但是,中国人民争取回归战争一直没用停息,他们同殖民主义者顽强的战斗;处在香港同胞们也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殖民主义者的扩张行径和狂妄野心激起了我们中国人的愤怒,之前被日本欺负,又被葡萄牙占领一块土地,真是气愤。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出现大大的0的那一刻,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跳在校拥抱在一起任由眼泪长流。
  
       离家的香港终于回来了,中国人心中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血洗了,香港回归是祖国日益强大的有力见证是对中国人巨大的鼓励与激励,无数中国人在那一刻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多少年来热切地期盼的时刻啊!
  
       有个诗里还有这样一句话: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个新鲜的,寒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香港,在这一刻傲然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日益昌盛的祖国终于圆了我们的一个团圆的梦。